搜索

除夕家庭聚会发言稿

发布时间: 2024.12.01

除夕家庭聚会发言稿(合集5篇)。

除夕家庭聚会发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雪已过,冬至将临。今天,冬月十一,我们这些x氏后代和至爱亲朋,不畏路途遥远,抛开手中工作,携带妻儿老小,从四面八方齐聚联盟吴家,焚香祈祷,祭拜列祖列宗,再次隆重举办家族聚会活动。在此,我代表第十一届祭祖活动筹备组向前来参加这次盛会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对家族活动关心与支持!

x氏家族祭祖活动自20xx年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一届。参与此项活动人数从最初几十人上升到几百人,募集到资金从最初几百元到如今上万元,活动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活动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每年家族聚会活动在家族和社会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收到了很好效果。活动既弘扬了家族美德,又传承了家族优良传统;既凝聚了师家人力量,又构建了家族和谐;既营造了师家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良好氛围,又激发了我们师家人自豪感和荣誉感。光宗耀祖、振兴家族,奋发图强、永不言败已成为x氏家族真实写照。正因如此,师家人已受到别人羡慕与尊重,x氏家族已在本地享有崇高威望与认可!我们应当珍惜今天聚会与相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一家人!

最后,愿祖上英灵永远保佑x氏家族蓬勃发展,永远辉煌!保佑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除夕家庭聚会发言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102班的xxx,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与感悟。让我将从作者、创作背景、内容简介、人物简介、精彩语句这五个方面将它介绍给你们。

首先,让我们走进路遥,了解路遥。“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碑上的话,正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路遥出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从小被过继给他的伯父。所以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而《平凡的世界》中处处有他早年心酸生活的影子。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背景。这部百万字的巨著可以说是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历时六年完成。创作过程中,路遥一度沉浸在书中无法回到现实世界,正如ppt上所写的,路遥在作品完成后甚至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而这部作品也给路遥带来了至高的荣誉——“茅盾文学奖”,这是对作品的肯定,更是对路遥的肯定。

《平凡的世界》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下面让我们看看它的内容简介。这部书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全书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着。那么书中主人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孙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孙少安天资聪颖,但由于家境贫寒,他早早地退学帮助扶持全家生计。而对于青梅竹马的田润叶,他只能远远避之,最后娶了不收彩礼的贺秀莲。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

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在本书中孙少平是最令我牵挂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一度为他的苦难而落泪,为他与田晓霞情感的波折而揪心。全书最后失去爱人又毁容的他,选择回到煤矿做一名普通的矿工,让我怜惜万分。

最后来说说田晓霞吧,她既是孙少平的女友,也是他精神的导师,正是她,使孙少平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在书中,虽然无情的洪水夺去了她的生命,但她将连同那个永远不会兑现的“两年之约”永远活在孙少平的心中,更活在万千读者心中。

这就是我要介绍的三位主人公,他们虽来自书中,但他们鲜明的形象激励了无数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平凡的世界》中的精彩的语句。(读ppt上面的句子)

《平凡的世界》,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做垫脚石,我们可以攀的更高。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在面对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境和磨难时,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如书中的主人公那般勇敢的面对。《平凡的世界》教会了我面对生活与困境的态度,现在,我把它推荐给你们,希望也能感动你们,给你们以启迪。这就是我交流的全部内容,心灵碰撞,品味成长,再次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除夕家庭聚会发言稿 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滚滚红尘中,能够坐下来喝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读中学时,喜欢看台湾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琼瑶的言情小说也记不清看了多少本。

今天,诗歌是论斤来卖的,但上世纪80年代诗人还是很火的。汪国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至今还记得他的一些在今天来看很浅显的诗句,比如《热爱生命》。

文学理论有这样一句名言,形象大于思维,就是说,读者能感受到作者也没有感受到的东东。

我想,只要是看过这部作品的人,一定喜欢,从中找到自己生活得剪影,而且一定有自己的收获。

有个外国作家爱默生讲过这样一句话:“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凡是对你的心灵来说是真实的,对所有其他人也是真实的”。很欣赏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在这里,我谈三点读书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一、读书要杂

书的杂表现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地理等。

语文老师,要读历史。有句话怎么讲的,文史不分家。

我曾经给--级学生出题,考了明朝的历史。

有学生说这是“最无语的语文”。

xx级上学期学的大部分都是明朝的文学。对于1644年我们要熟悉。

公元1644年,有三个皇帝。大明朝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最末一年;大清朝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第一年;大顺朝建立的一年,也是灭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事,决定了中国的历史的走向。

要了解这段历史,可以看《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1944年写的,很好,我看了n遍。

我以为,史学和哲学对于语文老师,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刚才提的《各自的朝圣路》就是很好看的哲学书哦。

“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尽头,他们殊途而同归。”――《各自的朝圣路》。

现在,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从他的文字中我们收获智慧和超然。

二、读书要品

品就是鉴赏。

百家讲坛大家喜欢看,易中天教授品《三国》很火。有一个原因,学者用通俗的语言品读为大众找到了欣赏的方法,给了大众文学评论的启蒙。

《百家讲坛》有一个叫孔庆东的老师,品读金庸武侠《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有很精辟的见解。金庸的确是写爱情的高手。

英雄美人式:郭靖黄蓉我们不说了。

最有味的是天惨地绝的爱情――杨过、小龙女。

他们实在是一对天残地缺的爱情:杨过少一只臂膀,小龙女的第一次也稀里糊涂地给了全真派弟子赵志平,能写这样的爱情需要多大的勇气![趣祝福 ZFw152.cOM]

还有梅超风。与师兄私奔,用现在的话说是为了爱情放弃了学业,黄药师,一个名师,一个博士导师不要了,在江湖上兴风作浪。当他们再次回到桃花岛时,陈玄风问她:你后悔么?她说:你不后悔,我也不后悔。好一个痴情女子。

通过学者的品读,我们不仅知道作品好,还知道好在哪儿。

其实,品读也是在创造。

如:三个境界王国维,太经典了。巧妙借用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最后一个境界,是辛弃疾的词,用一个超凡脱俗的女子来比喻自己不得志,也是人生的第三个境界。

三、读书要思

思,就是思考,关照自己,联系实际。思考后,最好要写点东西。

书对我们是有影响的:

中国有句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您看,老的.看三国,岂不越发老奸巨猾,少年看多了,都喜欢古惑仔,陈浩南。

青歌赛的评委余秋雨说:书海茫茫,字潮滚滚,纸页喧嚣,墨色迷蒙,这是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景观,我们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来了却手足无措,抱怨不迭。

有时候,我觉得,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我们读书,我们要思考。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读鲁迅的作品,知道了尼采就是个疯子,梁实秋是个大坏蛋。后来才知道,我错了。书读多了,越发感觉无知。

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很脆弱,但思考让我们伟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说:“读书、独立地思考书中的内容,是思想滔滔不绝的源泉。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书后还要写作,因为写作让我们的思考更趋于理性。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

我以为,这是我们的小学出了问题。问题是感觉的缺位。崔健的一首歌可以更形象地就说明我们当下我们的生活状态。

我光着膀子我迎着风雪,跑在那逃出医院的道路上,别拦着我,我也不要衣裳,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这是一个感觉缺乏的时代,这个世界花儿朵朵,嫁人就嫁富二代,宁肯在宝马车上哭泣,也不愿再自行车上微笑。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对于一些人来说,早已荡然无存。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有更多的责任去关注学生的感觉,我们要给孩子们心灵的底子,就是要让美留在孩子心中。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像海子的诗歌所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除夕家庭聚会发言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跟孔子学当老师》,这的确是一本适合我们广大教师阅读的优秀读本。边读边品味,它让我走入了孔子的教学生活,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长的孔门教育场景;它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孔子那一份宗教般虔诚、隽永的“教学之恋”。

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样,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其实,孔子并没有说过“授之以渔”的话,但是他的教学行为,可以让我概括出,他是一位推崇“授之以渔”的教师。以教历史为例,孔子教历史时,不是教一堆毫无生命力的知识,而是将自己对于历史的钻研与理解教给学生,将自己的求学经验教给学生。孔子一直提倡“学第一,教第二”。孔子自己爱学习,他把自己学习的体验告诉学生,他的“学”被七十几个学生欣赏,所以他很少教,学生却学得很好。总之,孔子在教学时,将自己的“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也能走上自己喜欢的为学之道。

这让我很佩服,也深受启发。平时上英语课,一节课学四、五个单词,我拿着单词卡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领读,累得口干舌燥,学生读会了。可第二天一检查,学生们又忘得一干二净,我于是就抱怨学生笨、懒。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领悟到都是自己的错。一直以来我都是在教书本,把单词的发音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也只是在死记硬背,没有掌握方法,当然学得快忘得也快。找出问题所在后,我尝试对学生授之以渔,因为一些简单的音素学生已学习了,所以在教学时渗透一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组织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看音标自学单词,学生交流后,我适当地纠音指导。这样尝试几次以后,效果十分明显。我还通过竞猜、唱歌谣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

例如:在竞猜活动中学习语法。在教学Therebe句式这一语法内容时,我准备一个里面放有各种实物的MagicBox,让学生从盒子里抽出实物,然后表演动作,其他同学来猜测,运用句型“What’sinthebox?”Thereisa……inthebox.Therearesome…….inthebox.”在这样的竞猜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法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了用所学内容表达意义,同时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在歌谣中学习语法。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节奏鲜明、富于韵律感的歌谣中学习语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情态动词can及其句型Whatcanyoudo?Ican…时,教师可利用《两只老虎》的旋律编写出下面的歌谣,让学生两两对唱,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Icansing.Icansing.Whatcanyoudo?Icandance.Icandance.Let’sdancetogether.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填词,在吟唱这首歌谣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语法结构,还陶冶了情操。

这使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把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再向“乐学”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向深层次探究,更能体现孔子“授之以渔”这个教学习惯的,是他不仅仅教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人生体会与信仰交给学生。孔子如斯说,“大教教心”,就像真正的医术可以医心一样,真正的教育亦是教心,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品质高尚的人。周勇先生认为,孔子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孔子是善于启发学生的,孔子最重要的“渔”,就是一切教学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学生“学会做人”,有一颗“仁心”。比如,他告诉学生,不要仅仅因为某个人说了几句动听的话,就认为他的人品好;当然,也不要因为某个人被大家认为是小人,而觉得他所说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除此之外,孔子还会把自己的求学教训教给学生,自己的忧愁或者悲伤、痛苦会在学生面前自然流露。这一切都证明并凸显着“授之以渔”的教育力量。由此可见,“授之以渔”尽显老师对学生的爱。孔子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学生感念终身,尤其是子贡一类的学生,竟还在老师的墓地边结庐守孝,陪伴老师,时间长达六年。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又有几时授给学生这样的“渔”呢?现在,智育至上、考试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愈演愈烈,导致了"应试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最有力的指挥棒。课堂教学的难度、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厌学、惧学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学生除了分数以外,一无所有,有的是越来越浅薄、越来越苍白的人格。殊不知,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堆机器;殊不知,我们老师是带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引路人,我们又为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了多少打算和准备?我们应该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真正能触及他们心灵的“渔”?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这也让我明白了周勇教授这段话的含义:“学生能否感受到教师的爱,或者感受多少老师的爱,也只要回忆一下老师是否曾给自己传授过‘渔’,传授过什么样的‘渔’,反思一下,自己其实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多少真正触及他们心灵的渔,并因此让他们强烈的感受到我们的爱,也就确实没有多少理由抱怨学生离开自己的班级后,便把自己忘了。”

因此,我觉得短短的“授之以渔”四字其实应该是囊括了教师大爱与博爱的全部内涵,而并不仅仅是学习方法上的传授。

这种认识让也让我对孔子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要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更需要像孔子那样“孜孜以求”、“学而不厌”的自我学习精神。事实上,也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可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才能有鱼可授,也才能有捕鱼技巧可授。如果自身不注重知识的更新,那么最终也只能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因此,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不仅给学生带来一盘鲜美的“鱼”,还可以送给学生独特的“渔”。

除夕家庭聚会发言稿 篇5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各位朋友:

大家好!

春风万里辞蛇岁,笑语千家入猪年。在这充满喜庆和希望的20xx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张氏挥公的`子孙又从四面八方赶来,又欢聚在一起,欢声笑语,济济一堂,忆往事、想未来、拉家常、说亲情、辞旧迎新,畅叙未来。首先,感谢今天设席摆宴、为我们提供欢聚机会的张氏子孙的代表,其次感谢热心组织、精心筹备;感谢细心指导、全面谋划,促成了我们张氏一门大家族的第二次大聚会。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说谢谢俗气,但是没有他们年前年后的张罗,我们不会这么高兴地坐在一起说话拉呱。让我们鼓掌表示感谢。

我们张氏家族是高门大户,祖上勤俭度日、耕读传家,共济乡里、到现在人丁兴旺,枝繁叶茂我们的孩子有的上学、有的打工、有的从政、有的经商,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继承张氏传统,做人沉稳、做事踏实,在家相互关照、在外相互帮扶。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继承和发扬先祖的好传统、好做法,光宗耀祖、光耀门厅。古往今来,在我们祖宗的传统,总希望把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下一代。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好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好传统,继承好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好观念,继承好积极进取,勤劳致富的好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建设好我们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想说,今天是新年的开始,也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继续

迈开团结奋进大步伐的开始。衷心地祝愿每一个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最后,送大家一副对联:热菜凉菜汤菜菜菜美味,白酒红酒啤酒酒酒醉人,横批是不醉不归。

下面我宣布宴会开始。

"家庭聚会"延伸阅读